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黄奇帆谈金融:百业兴则金融兴 百业枯则金融亡

发布时间:2011-10-31 11:45:54 | 点击量: | 来源:

 ——黄奇帆在重庆金融开放论坛上纵论国际国内金融形势

  昨日,2011重庆金融开放论坛现场。记者 欧阳祖兵 摄

  当前世界金融形势扑朔迷离,重庆乃至中国金融业如何拨开迷雾,在吸取世界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10月28日,在2011·重庆金融开放论坛上,市长黄奇帆纵论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详解世界金融之弊,并对国内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业人士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金融盛宴。

  宏观调控要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标杆,这个标杆应该达到四个平衡

  黄奇帆说,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国等新兴国家,还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宏观调控,以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那么,调控的时候就要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标杆,这个标杆应该达到四个平衡:一是一个国家GDP有多少,这个国家贷款余额大体也有多少,GDP与贷款余额的比例是1∶1。贷款余额的增长率,基本上应该等于GDP的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我们讲GDP的总量就是GDP的增长率不变价再加通货膨胀率,因此,如果贷款余额大大超过GDP,一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贷款余额增长率大大超过GDP增长率,也将导致通货膨胀,就不平衡了。

  二是一个国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与GDP要做到1∶1。证券市场的市值大体和GDP相当,也有它的基本道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证券市场总市值20万亿美元,远超过14万亿美元的GDP。经过金融危机,现在已实现市值回归,约14万亿美元,和GDP大体相当。

  三是这个国家市场化的房产总市值和GDP大体上也应该做到1∶1。对于房地产,全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则,就是一个地方老百姓6~7年的家庭收入,能买得起一套普通商品房。如果房产市值比GDP总量大很多,就是泡沫的概念。这个规则怎么推算出来的?就是这个国家的GDP与房产总市值大体相当。如果一个地方要20年的家庭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说明房产市值远比GDP大3~4倍。

  四是这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系统的支出,与GDP之比也是1∶1。政府债务最好控制在GDP的30%以内,超过60%就过了警戒线。社会保障体系大体上支出在GDP的20%左右,如果负担过重或标准过高,支出达到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占60%的政府债务,就可能超过GDP总量,风险很大。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极其复杂,但要说简单,只要把4个1∶1搞好,这个国家的金融,宏观上就能平衡,就能基本理顺结构。

  就中国而言,这些年贷款增长较快,基本面上呈现通货膨胀态势,这两年银根抽紧,正逐步走向平衡。今年贷款余额估计达60万亿元,而今年GDP约为45万亿元,贷款余额有点超过,以后收紧一点可实现回归;证券市场市值与GDP达不到1∶1,主要是这两年证券市场发展不够充分,现在资金是银行这边多,证券市场那边少,很多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直接金融系统对社会融资的贡献只占10%左右,比例太低,因此,证券市场应该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有一些泡沫,国内一些城市房价过高,因此最近国内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是趋向合理方向。但我们的政府债务和社会保障支出不用太担心,甚至社保还应该加大支出。目前,整个社保系统的支出才几万亿,和40多万亿的GDP相比,仅占10%左右,可以再增长一些。政府债务基本合理,中央和地方各约10万亿,占GDP的50%左右,再加上中国特有的政治优势,除了GDP外,还有规模和GDP相当的国有资产,因此,在这方面不用担心。

  总体而言,用这四个平衡作为工具,作为一种逻辑,来分析欧美和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基本能看出问题所在。金融危机之后,用这个模型分析美国经济,其贷款余额、证券市值、房产市值这三个要素已经回归,美国经济已经没有太大危机,唯一不好的数据就是,政府债务加社保支出太大,需要平衡。只要增加对工商经济的投资,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刺激工商企业发展和老百姓创业,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美国经济就能更好。

说金融是中心的时候,是指金融与工商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工商经济因为金融服务而兴旺发达,金融因工商经济繁荣而发展。金融一旦脱离工商经济进入自我循环空转的时候,这个中心就不存在了

  宏观调控中,有财政的工具,也有金融的工具。理论上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这是一个确切的理论体系。但如果金融工作者、金融机构不为工商经济服务了,把自己当成中心,那就要出问题了。这些年,世界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仔细分析下来,这一波的危机都是金融闯的祸。世界金融至少出了三种毛病:

  第一,忘记了金融业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工业才是根本,金融业作为服务业,应该眼睛盯着工业、商业,要以它们为中心,依托它们生存,为它们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发展。说金融是中心的时候,是指金融与工商经济相互融合发展,工商经济因为金融服务而兴旺发达,金融因工商经济繁荣而发展。金融一旦脱离工商经济进入空转的时候,这个中心就不存在了。但是过去这十年,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金融业取代实体经济变成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开始自我封闭搞内循环,金融的资金不是怎么想着为工商经济、为企业提供融通方便,而是自我炒作,银行的资金进股市,进衍生工具的市场,最后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只在虚拟经济内空转。

  第二,最近十年来,金融不断创新,但这个创新与实体经济毫不相关,不是为工商经济服务、不是为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而是为了逐利,是泡沫式的创新。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本质上就是金融泡沫创新的后果,它闯了大祸,让全球工商经济为它买单,为它付账。

  第三,金融行业薪酬涨得太高,美国总统五六十万美元的年薪,可能赶不上一个金融公司中层的收入,高工资与高利润挂钩,为追求高利润,导致金融以逐利为唯一目标,逐渐抛弃盈利较低的实体经济,转而投向更赚钱的虚拟经济。

  金融公司闯祸让世界陷入金融危机,怎么摆脱?如果整天就金融论金融,我认为摆脱不了,只会产生三个结果:一是想出一个方案,把现在的危机往后推,这三个月发生的事变成三年以后发生,但是那时候发生,比现在还严重。二是想出一个方案,把一个危机解决了,但是新的危机,另一种性质的危机又出现了,用新的危机叠加老的危机。第三种是转嫁危机,我的危机转嫁成他的危机,这个国家的危机转嫁为别国的危机。很多解决方案就是在这三个圈里打转。

  在解决欧债危机的三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欧洲欣喜若狂,但我认为这只是大家把饼切来切去,在玩一个数字游戏。欧盟挽救了希腊,减记了50%的主权债务,谁买单?用债务救债务,只有做更大的饼才能补充丢失的那块面粉。但这个饼怎么做大?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的经济主体是实体经济,所以摆脱各种金融危机的最终出路一定是技术进步和实体经济。如果新能源搞得好,一个几万亿的产业出来了;如果新的生命科学成果产业化,一种好药出来,一搞也是几万亿的产值;还有就是以电子计算机、通信为背景的人工智能,这种智能体系发展起来又会是几万亿;还有就是增加粮食生产,全世界的人都离不开。几个几万亿的产值,以增量拉动存量,产生新的效益就可能把原来积淀的泡沫挤出、负担消化掉。因此,科技进步以及围绕科技进步发展起来的工商经济,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脊梁骨,是国家经济的主流,而金融只是服务业。如果科技进步与工商经济能够很好地互动发展,这个世界就会早日摆脱困境、就会持久发展。

凯恩斯的理论是救急用的,不能长期用,不能当补药吃;福利主义的那一套是补药,但不能补过头,可以长期用,但标准要合理,要有一个度;供应学派的理论也是可以长周期用,至少眼下更应该大大发挥作用

  对宏观调控来说,近年来全世界有各种经济学理论,有的经济学理论是为工商企业服务的,有的是为金融业服务的,也有一些是为宏观经济,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依据的,应用最多的理论有三种。

  第一种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理论提出了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的有效需求原理,认为投资和储蓄不可能自动形成均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这个理论是救急用的,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经济特别不景气的时候,政府不惜背上一定的债务,通过投资刺激经济发展。但这个理论不能长期用,如果十年、二十年始终用这个理论,政府债台高筑,远超GDP一两倍,是要出问题的。

  第二种是福利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就越大”,主张收入均等化,由此出现了所谓的“福利国家”。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一定会出现两极分化,为了社会平衡,福利经济学理论可以缓和经济矛盾,平衡两极分化的差异,可以起到启动需求的作用。这个理论是应该长周期使用的,但有一点,不能过分,不能把标准定得太高,不能当补药吃得太多,太多了就像希腊,福利搞得太好,国民不用劳动也能过得很好,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这两种理论各有各的用处,但最近20年,西方几乎忘记了一个理论,就是供应学派理论。这就是第三种理论,指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创造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政府减税、让利、补助,鼓励创业,使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各方面的就业人群随之增加。增加之后,税基增大了,政府税收增多,失业人数减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支出减少,社会良性循环,得到长周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就把供应学派的理论作为经济调控的依据,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也用这一个理论,因此,英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都非常繁荣,为此后10多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现在要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应该把更多的救市资金提供给创业者,对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企业减税。之前,美国两次货币量化宽松,放出了2万亿美元,都通过常规渠道放给了银行,所以美国银行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完全不同,2008年银行资金链断了,需要政府救济。现在美国的银行,特别是那些大银行,根本不缺钱,手里有很多过剩的钱,但工商企业十分缺钱,为什么?因为美国大银行不看好工商企业,宁可在股市等虚拟经济中流转,宁可把钱投向金砖五国,变成世界热钱进行流动,也不愿意进入美国的实体经济,这也是美国金融以自我为中心,和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把资金放给银行,希望通过银行进入工商经济,是行不通的,要采用供应学派的理论,直接拿几千亿资金,提供给能解决就业的企业,提供给创业者。所以最近我们看到美国议会在讨论几个议案,其中一个是改善美国的投资环境,通过税收优惠吸引投资;一个是即将通过一个就业法案,对于能帮助政府解决就业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总体而言,三个经济学派,我个人认为凯恩斯的理论是救急用的,不能长期用,不能当补药吃;福利主义的那一套是补药,但不能补过头,可以长期用,但标准要合理,要有一个度;供应学派的理论也是可以长周期用,至少眼下应该大大发挥作用。

我们的金融系统要汲取华尔街的教训,认识到金融就是工商企业的服务员,是社会融通的服务员,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枯则金融亡,一定要把这个位置摆正

  对于国内的金融机构,我们要防止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业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金融是服务业,服务于工商企业,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枯则金融亡,这是宗旨。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也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每次经济宏观调控时,人民银行会适时采取一些合理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层层叠加,一叠加就过了,真理多走一步就成谬误,最后效果就会出问题。

  第二,银根收紧后,社会资金紧张,就可能出现高利贷。金融机构这时不是站出来为中小企业融资理财服务,没有采取措施去遏制高利贷,反而是贷款理财盛行,很多合理的贷款业务转成理财业务,银行放资金,信托加一码,中介机构再加一码,还有各种手续费,就变成中利贷甚至高利贷了。金融机构过度的逐利行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本增加。

  三是一些金融机构因觉得自己是中心,以老大自居,对工商企业不讲诚信,承诺的贷款也随心所欲更改,拿钱去放高利贷、中利贷,去理财了。比如,现在调控房地产,对合格的首套房购买者,取消了按揭贷款或者大幅提高门槛,抑制了正常的消费。为什么合格的买房人,不能申请按揭贷款?就是因为一些金融机构以逐利为目的,说变就变,不讲诚信。

  四是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过高。尽管没有华尔街那么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很高,别的行业高管年薪30万,银行金融高管年薪可能100万、200万。金融高管薪酬高一点也没有关系,但是不能将高薪与巨大的盈利预期联系在一起,如果完不成利润指标,200万就立刻变20万,这样的指标考核,会逼着从业者不择手段去逐利。

  五是金融机构为工商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现代社会最终摆脱经济困境,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要靠工商企业把有战略意义的高新科技转化成大规模的产业,产生市场的增量、社会的增量、GDP的增量,用这个增量克服消失了的存量,克服亏损掉的坏账,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金融业要摆正位置,好好研究怎么为工商企业服务,使工商企业健康成长。

重庆金融形势总体良好,金融业与工商企业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黄奇帆说,重庆的金融形势总体良好,金融业与工商企业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一,重庆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间相互守信,工商企业尽量不坏银行的账,银行对工商企业加大融资服务。最近几年,重庆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下降到了0.6%左右,在全国是最低的省份之一。

  第二,重庆市政府努力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不管是租赁公司、小贷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事实上都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由于这些金融机构比较活跃,他们成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总的来说,重庆中小企业每年融资贷款量占全社会新增贷款量的50%左右,因此,相对而言,重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比别的地方更加宽松。

  第三,由于金融机构服务到位,重庆范围内,高利贷现象很少。一方面通过“打黑”,把非法的地下高利贷打掉了,另一方面,重庆的各大银行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到位,这样就挤占了高利贷的生存空间。如果有利率为百分之十几、二十的中利贷可借,谁还会借利率为百分之五六十的高利贷呢?

  第四,我们加强了“三农”融资服务,尤其是针对农村家庭和农民个人的贷款。全国55万亿贷款,农村的八九亿农民,家庭个人贷款只有2000亿不到。我们最近正在努力推动农民家庭贷款,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30亿资本金、能担保300亿贷款的担保公司,专门为农户、农民个人贷款提供担保。因此,今年重庆农户和农民贷款可能上100亿,力争2015年到1000亿,这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的目标。

  第五,我们采取“1+3+3”措施推动微型企业发展。凡老百姓自己创业,10万元资本金加上带动七八个人一起干活,我们就给他3万到5万元的财政补助,银行给予资本金等额贷款,同时,还给他等额资本金的税收减免,支持其发展。此外,再搭建培训、担保、产业园3个平台,扶持其发展壮大。一年多时间,重庆办了4万多个微型企业,带动30万人就业。

  在宏观上,重庆着力打造中国内陆最好的“五低”环境,最低的税费,最低的土地房产成本,最低的油电煤要素成本,最低的物流运输成本,最低的金融融通成本。我们认为,这“五低”的概念,符合供应学派的理论,通货膨胀时,能克服通货膨胀,降低物价;危机时,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长期来说,“五低”的地方,一定能实现人财两旺,人民幸福安康。据重庆日报

  专家观点

  加息并下调存准率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近来民间融资和信用投机问题频发,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安全融资?昨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出席“2011·重庆金融开放论坛”时表示,预计下一步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定向宽松。他建议,可在加息的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CPI连续两个月下降,货币信贷政策会否全面转向?郭田勇说,CPI虽连续小幅下降但仍难言得到根本遏制。因此当前宏观政策还不能有方向性的转变,但可考虑在结构上和力度上进行微调。他说,目前,宏观政策可能会出现定向宽松,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郭田勇认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提高利率是当前货币政策可选之策。他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适度宽松,而加息是从紧,两个同时做,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他表示,当前银行流动性趋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释放银行可贷资金。而银行利率提高,大企业将减少从银行贷款而选用其他融资方式。这样银行的可贷资金将会更多地流向中小企业。

  宏源证券重庆营业部首席分析师陈平阳说,本轮反弹可能持续到年底,但是预计最高不会超过2500点。不过,即使反弹过程中出现回调,投资者也不用太过担心。长期来看,大行情可能出现在明年一季度,届时可能达到2700点~3000点。


TAG: